高考出分第2天,700分“迈巴赫少爷”家庭背景曝光:这才是高考的底层逻辑(组图)
这两天各地陆续出分。
我们来深度聊聊高考这件事。
01
先说两个大家关注的“高考钉子户”吧。
57岁的梁实,第28次高考的成绩出来了——
446分。
查分现场,梁实气得直拍大腿。
对37分的地理成绩,他尤其不满意:
“地理我觉得很简单,怎么才考30几分呢?哎呀,烂透了。”
梁实今年原本信心很足。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过620分,上四川大学。
可惜这次的分数,虽然比去年有进步,但还是没过二本线。
四川大学梦再次飞走。
据说梁实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
只是他心中始终有个大学梦。
所以这二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参加高考。
从历年成绩看,他的水平就是四百来分。
老实说,57岁的年龄,能考446分,已经挺厉害了。
只是距离他的梦校四川大学,差得还挺远。
想圆这个梦,难啊。
难以圆梦的,还有另一个“高考钉子户”,唐尚珺。
他今年35岁了,第16次参加高考。
昨天下午出了成绩,600多分。
比前几年考得都好。
他对自己今年成绩的评价是:
“正常发挥,差强人意,还是有点小遗憾。”
“差强人意”这个词用法很对,看来语文功底挺扎实的。
唐尚珺一直有个上清华的执念。
所以之前考上过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他也没去上。
一年年地复读,一年年地参加高考。
去年他本来已经下决心不再高考了。
却因为填志愿的时候“不服从调剂”,虽然考了594分,最后还是没被大学录取。
昨晚,唐尚珺开了场直播,10分钟就超过10万人观看。
他说今年计划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也会“谨慎填报志愿,选择服从调剂”。
希望他如愿上岸。
02
李月亮 ☽
这几天,网上很多查分视频刷屏。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紧张。
有位内蒙古女生,查到分数后,一下子愣住了——
她考了596分,和妈妈做梦梦到的分数,一模一样。
梦想成真。
妈妈激动得抱着女儿跳了起来。
河北有位男生,查到分数的一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去年才考了383分。
今年的成绩居然冲到了603分。
复读一年,涨了220分,可谓突飞猛进。
陕西汉中。
一个班有两个同学,都考了714分,
老师高兴得抱起学生转圈圈。
其中一个男生,在高考前还因为意外右手骨折,发挥失常了。
结果人家还是考了714分。
比这更刺激的,是“迈巴赫少爷考了700分”。
高考期间,有杭州网友拍到,一位男生坐着迈巴赫去高考。
后来发现,这位男生的爸爸是非遗传人。
爷爷是铜雕之父朱炳仁,据说名气在杭州人眼里不亚于马云。
而这位“迈巴赫少爷”的成绩,是700分。
关键人家还是全国奥林匹克化学金奖得主。
一群记者来采访,孩子讲话也是流畅又大气。
真不知道老天爷到底给他关了哪扇窗。
他的目标是北大,这回肯定成了。
爷爷和爸爸也都特别激动,在网上报喜。
家里再有钱,也会为孩子这700分激动万分啊。
一来孩子确实优秀。
二来北大也确实不是塞钱就能进的。
这也是我们高考的公平之处。
这几天,几乎满屏都是“别人家孩子”的喜讯。
让人错觉高考平均都得六七百分。
但事实上,兴高采烈出来晒的,一般都是学霸。
还有太多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没有说话。
他们只是默默关上门,咽下眼泪。
四川眉山,有个女孩高考没过二本线,特别难过。
趴在妈妈腿上,哭得稀里哗啦。
河北有个男生,高考给自己估分600,结果一查,只考了397分。
出分后,男孩默默去厨房给一家人做饭了。
妈妈早上起床,看见这一幕,失望又心疼。
03
每年高考出分,都会上演一幕幕悲欢大戏。
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却足以让一个家庭欣喜若狂,或者深陷悲伤。
因为这一个分数,关乎一家人的命运。
它是一个孩子12年辛苦学习的成果。
也决定了孩子在这次极其重要的人生选拔里,站上哪一个高度。
虽说高考不能定终身。
但它的确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很大。
这些年很多人诟病高考制度——
仅仅用一次考试,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唯分数论”驱赶着所有学校和学生只追求考高分,不管什么个人素质,创新能力,人格发展。
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复杂的人,太不科学了。
这些话一点都没错。
我过去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概20年前,我做记者的时候,就问过招生考试院的领导:
“高考制度这么多弊病,这么多人骂,为什么不改呢?”
他反问我: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选拔制度,比现在的高考更好?”
我当时想不出来。
到现在20年了,还是没想出来。
因为确实每条路想下去,都不通。
你看,每年有大概一千万的孩子参加高考,每个孩子都是全家的希望,都十分想上好学校。
而清华北大只招几千人。
985大学加起来也只招20来万人。
僧非常多,粥非常少。
那这些名额怎么分?
如果不全看高考分数的话,同时看哪些方面?
兼顾日常成绩?
那家长们会不会疯狂给老师请客塞红包,让老师给打个高分?
那保洁大姐的孩子怎么办?
或者看个人素质?
那怎么评判一个学生的素质?
让老师挨个打分的话,不还是难保公平?
或者,让大学来自主决定招什么样的学生?
那名校的招办老师可就……你懂的。
然后吃亏的还是没钱没门路的普通家庭。
你就顺着这个思路想吧,真的条条大道都不通。
而现在的高考制度,虽然有一大堆问题,有些方面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
但它有一个巨大的好——
就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普通人,保护了寒门学子。
它确保父亲疯掉母亲瘫痪的农村孩子也有机会上清华,用读书改变命运。
它让阶层可以流动,给底层人希望。
俞敏洪说,没有其他任何一套比高考更加有效的制度,来公平地选拔人才了。
连当年大力批判应试教育的韩寒,后来也更新了观念:
“高考制度,肯定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有着基本的公平。”
确实如此。
这些年很多人骂高考制度。
他们也确实讲出了高考的弊端。
但如果你问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高考确实很有问题,那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大概率没有人能说出一套更公平有效的办法。
批判很容易,给出好建议却十分困难。
04
李月亮 ☽
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
那别的国家大学都是怎么招生的,也是“高考一分定终身”吗?
多半不是,因为国情确实不同。
我对美国大学招生比较了解,可以给大家讲讲。
总的来说,美国大学招生,感觉确实比中国随意。
如果你想申请美国大学,需要准备一个申请书。
这个申请书,就相当于国内的高考成绩,大学基本就依照它来决定要不要录取你。
申请书里的主要内容是:
1.你的高中日常成绩单。作业、考试、课堂表现、出勤率……都要按比例算分。
2.你的英语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雅思啥的。
3.你在竞赛中获得过的奖项。显示你在某方面可能比较突出。
4.你过去几年的活动列表。这一项很重要,主要是展示你在课堂之外还做了什么,比如出过书、有一个十万粉丝的账号、创立了音乐社团,为留守老人设计了报警器等等。
5.你的自我介绍,别人给你的推荐信之类的。
这几项,基本就勾勒出了你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
你可以把这个申请书投给多个美国大学。
大学的招生官就会根据这个申请书,决定录不录取你。
他们甚至也不需要你提供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真的出过书,真的是音乐社团团长。
你说什么,他们就自动默认都是真的。
然后招生官们就会根据你的申请书,综合判断你的学术能力,创造力,领导力,品德人格,对所选专业的热情等等。
一般来说,会有几个招生官先后审阅你的申请。
他们每个人都有“生杀大权”,可以决定是咔嚓掉你,还是让你进入下一轮。
如果这几个招生官都觉得你还行,那你的申请就会被递交给招生委员会讨论。
如果委员会讨论过后也觉得你还行,就会给你发录取通知。
你就成功考上了。
这个录取过程其实还挺主观的,可以说是真正的自主招生。
每个招生官可能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他是研究哲学的,而你刚好写过一本哲学书,他可能就格外愿意给你过。
大学本身也常常有自己的主观偏好,比如会优先录取校友子女、贫困地区学生,甚至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总的来说,这种选拔方式,肯定比我们的“唯分数论”更科学。
但是问题就来了。
既然是让招生官来主观选择,那怎么保证公平?
会不会很多人走后门?
事实上“招生后门事件”确实有,不少美国名校都爆出来过。
但比例并不是非常高,这套选拔制度还能保持基本的公平。
为啥呢?
我分析有四点原因。
第一,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
你看我们国内大学,基本只要进去就能拿到毕业证。
北大去年本科毕业率为99.77%,其他大学稍微低一点,但也多数在98%以上。
你只要学一学,毕业没问题。
但美国就不一样了。
排名前100的美国大学,4年毕业率平均是73%。
有的大学毕业率还不到30%。
而且平时还要各种考试、写大部头论文。
你要是实力不行,靠找关系硬挤进去。
身边都是学霸,就你特别菜,考试不及格,论文写不过,读八年都毕不了业,也够难受的。
第二,美国大学对作弊基本零容忍。
美国大学申请中,招生贿赂也好,文书造假也好,都是很严重的作弊行为。
一旦被大学发现,会立刻撤销你的录取资格,并禁止你再次申请。
就算你已经蒙混过关顺利大学毕业了,如果被发现当年申请时作弊或者欺诈,美国大学也会把你的学位收回去,毫不留情。
第三,私立大学可以公开录取有钱人的子女。
美国有很多大学都是私立的。
哈佛、耶鲁、斯坦福,都是私立大学。
这些学校可以自己制定录取规则,不考虑公平问题,名正言顺地“向钱看”。
据说哈佛大学每年会留出招生名额的20%,给捐款人家族。
我前几年听过一个笑话——
问:如何稳上名校?
答:如果你的姓氏跟学校图书馆冠名的姓氏一样,而这并不是一个巧合,那你就稳了。
就是说,如果你家里给大学捐款足够多,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来上学。
走前门,不用走后门。
有点黑色幽默。
这一点确实不如国内高考。
我们这边,迈巴赫少爷还是要拼高考的。
当然,现在很多美国私立名校不差钱,而且也想为社会做贡献。
所以他们在接受有钱人捐款的同时,也会尽量招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给他们大额奖学金。
这也意味着,有钱人和穷人都会受到优待,普通的中产就成了最不受待见的群体。
第四,招生官的理念很重要。
很多名校的招生官都说过,自己确实会面临权贵人士的诱惑和压力。
但是他们都明确表示自己会不为所动,保持公正。
——从过往情况看,肯定是没有完全做到,但基本公正是能保证的。
因为大部分美国人确实比较讲诚信。
社会也形成了一套很细致的信用体系,失信的人几乎寸步难行。
招生官们又经过专门的培训,所以道德感很强,很讲原则,不会轻易为一点钱或者人情而折腰。
据说就算校长觉得录得不对,也干涉不了,只能提建议。
感觉美国社会的整个氛围,就是规则大于人情。
这一点跟我们的“人情社会”很不一样。
当然人情社会也不是不好,它有它的温暖和友爱。
但是在非常需要遵守原则的事情上,就有点拉胯了。
所以美国的录取模式虽然更科学,但我们现在确实没法套用。
否则你说看日常成绩,那有钱人的孩子成绩肯定错不了。
你说出本书有好处,那出版社的书号就卖疯了。
你说倾向于录取贫困家庭的孩子,那厂长镇长家都办上低保了……
到那时不但孩子卷得叫苦连天,家长也得跟着干得天昏地暗。
更苦。
05
那怎么办呢?
我们就一直这么“一考定乾坤”,一直这么卷成绩吗?
我想肯定不会。
现在的卷,是有社会背景的:
第一,好大学少,考大学的孩子又太多。
第二,上不同的大学,差别又很大。清华和某小城市的专科,毕业后的人生确实会不一样。
而谁也不甘心自己落到底部,所以大家就都拼命往上抢,都拼命卷。
卷,可能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必然。
不卷成绩,也得卷别的。
那什么时候才能不这么卷呢?
不好说,我盲猜,可能需要几十年吧。
到时候我们的社会,会有三个改变:
第一,人口出生率下降。
很多过去非常难进的幼儿园,现在已经虚位以待了。
那么再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大学可能也会面临类似局面。
北大清华依然难进,但大部分孩子都能上不错的大学了,大家可能就不那么紧张了。
第二,社会发展,底层的收入也不太低了。
大家只要劳动,日子都能过得差不多。
做修车工和工程师,都一样受尊重。
人们可能就不那么憋着劲“要争气”了。
第三,受过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总体素质提升,规则意识更强,社会诚信系统也更完善。
大学录取的策略就可以更科学,孩子们也就可以更从容。
这一定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向那里。
未来值得期待。
但眼下,还是要打起精神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