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跳水皇后陈若琳:从小被舅舅养大,创造奥运五冠王传奇,如今成了全红婵的“贵人”(组图)
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成功卫冕冠军,全世界都在为此疯狂。
其中有一抹红色的身影,从开心到落泪,尤为让人动容。
她就是全红婵的教练——陈若琳。
全红婵结束比赛后,第一时间和陈若琳教练紧紧拥抱,师徒之情感动了无数人。
#陈若琳把全红婵养得是真好啊#话题还登上热搜榜第一位。
幼年时经历坎坷,但陈若琳没有怨天尤人,反而靠自己的力量成为奥运五冠王,创造了22金的奇迹。
可在2021年成为全红婵的教练后,她却一度遭到数不清的质疑和指责。
但当了解了陈若琳的过往,你会发现,她们师徒二人都出身平凡、吃尽生活的苦,都是年少成名享尽众人追捧的甜,而后被“发育关”折磨得苦不堪言。
作为唯一一个扛住发育期,一直处于巅峰期的跳水运动员,执教冠军妹妹全红婵,陈若琳才是最佳人选。
因为,她走过她来时的路;有过相同经历的她们,更懂得何为惺惺相惜。
01
在质疑中双向奔赴的师徒情,真好磕
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
而后,奥运五冠王陈若琳成为天才少女全红婵的教练。
那时,网上有许多非议。大家觉得陈若琳自己跳没问题,但她毕竟没有多少做教练的经验,未必能教得好全红婵。
2021年后,全红婵的跳水成绩不稳定,在各大赛事上多次输给队友陈芋汐。这样的结果让师徒二人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到了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上,两人的压力更是巨大。
在全红婵又一次状态不佳,陈若琳安慰无果后,忍不住当场发飙:
“你得调动起来,你累了光喊累那有啥用啊?你比赛时也给我喊累啊。”
看着婵宝一脸委屈巴巴的样子,网友们心疼极了,纷纷将炮火对准了陈若琳,认为是她的不当执教耽误了一棵好苗子。
殊不知,很多时候,包藏在严厉背后的恰恰是深情。
自2021年一战成名后,全红婵迎来“发育关”。身高长了不少,体重也增加了许多。就连全红婵自己也感到动作越来越沉重,特别是207C怎么也跳不好了。
突如其来的成长之痛,不仅折磨着全红婵,也折磨着陈若琳。
有过相同经历的她深知,作为一个从出道到拿奥运冠军最快的一个运动员,全红婵天赋很厉害;但她更深知,女子跳台这个项目淘汰率很高,要想在跳台上保持常胜,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
全红婵不仅有天赋,还异常努力,每天都会主动比别人多练一个多小时。看着徒弟如此努力,状态却仍旧时好时坏,陈若琳怎能不着急。
没想到,仅仅是一句点醒徒弟的话,却引发了网络地震。好在师徒二人并未因此离心,因为朝夕相处的她们知道什么才叫用心良苦。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曾问全红婵,怕不怕教练陈若琳?
“有一段时间挺怕的。但教练在训练上对我很严格,生活上却是特别照顾我。”
作为教练,陈若琳不仅每天陪爱徒训练,随时调整作战计划,适时做心理疏导减压,还常常亲自给全红婵剪头发、买擦脸油、按摩身体……
有时,她还会骑着电动车去接婵宝训练。
正如网友所言,陈若琳对全红婵,真的是亦师亦母啊。
记得前几天,有一组视频在网上火出了圈。
在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跳台项目上,陈若琳忍不住站起来寻找台上的爱徒。默契的是,全妹一回头立马就发现了教练。
一个手比No1,一个敬礼表示Yes Sir,陈若琳宠溺地莞尔一笑。
这一互动萌化了一众网友。
大家纷纷留言道:陈若琳好样的,顶着压力守护婵宝。
其中有一条留言让人忍不住泪奔:
两个人都十分不易,幸运的是,两个坎坷的人都有人疼,哪怕是相互疼爱。
就像陈若琳所说:“我在全红婵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没错,因为自己跨过荆棘,便不想爱徒走弯路,希望她能够走得更远更高。这对师徒,经历之相似,仿佛穿越时空的一场遇见。
02
从小被弃养,练就一身不服输的劲儿
1992年,陈若琳出生于江苏南通,上面有一个哥哥。
按理说,作为幺女,她本该有个十分幸福的童年。偏偏这个家庭重男轻女,夫妻感情不和。勉强支撑到陈若琳3岁时,父母终究还是离婚了。母亲毫不犹豫地带哥哥出了国,父亲借口身体不好养不了她。
就这样,一个3岁的小女娃,爹不疼娘不爱,俨然成了一个弃儿。
关键时刻,姥姥挺身而出,带着年幼的她回了家,还让她跟随自己改姓陈。
可是姥姥、姥爷年纪也大了,疼爱归疼爱,养育幼儿却是力不从心。
经过几番思量,年幼的陈若琳被交给了舅舅一家抚养。
舅舅家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对陈若琳的到来十分欢迎。虽说舅舅、舅妈对陈若琳都很好,给了她父母般的关爱,可年幼的孩子哪有不想自己亲生父母的。
起初,陈若琳也常常问:“爸爸妈妈去哪里了?”“为什么他们不来接我?”
可每一次等待她的都是失望。慢慢地,失望攒多了,她便不再问了。
就这样,在舅舅家生活了两年,陈若琳转眼间5岁了。舅舅发现她经常生病,为了让她强身健体,便把她送去了当地体校。
原本,家里打算让她练体操,但被体操教练婉拒了。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陈若琳一下子入了跳水教练的眼。对方觉得这个小姑娘身材比例极好,天生是块跳水的料。陈若琳也表现出了对跳水的极大兴趣。
就这样,陈若琳开启了跳水生涯,并于八九岁时正式登上10米台。
站上10米高台,如履薄冰。很多人都难以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更别提什么技术了。
没想到,小小的陈若琳却丝毫不害怕,反而觉得一切都很新奇。
“为什么别的队员能压水花,我却压不住?”
为了压好水花,她一遍又一遍地练。有时,一个动作怎么也跳不好。教练都不忍心让她继续练了,让她明天再练,可倔强的她连连说不行。
“我一定要把这个动作跳好。”
或许是生性坚毅,或许是幼年的家庭变故,激发了她强大的斗志,儿时的她就知道自己心中“始终有股劲儿在”。
后来的事实证明,也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儿,让她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2005年,因为表现优异,陈若琳从江苏省队跳进了国家队。2006年,14岁的她更是一举拿下世界冠军。
一跳成名天下知。这一幕和15年后的全红婵遥相呼应。
两个出身普通的人,一个因为被原生家庭抛弃,心中攒出一股拼搏的劲儿;一个因为家庭贫困,怀揣着为母治病的朴素心愿,在10米高台上,克服恐惧、无畏伤痛,靠自己的力量,一遍遍征服水花,才练就了那惊鸿一瞥。
03
奥运五冠王,奇迹背后是撕裂重塑的痛
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彼时,我们已经痛失两届女子10米台金牌。可以说,这一场“家门口的比赛”承载了很多压力。
当年的这场冠军争夺战的确异常激烈。
尽管在预赛和决赛中,陈若琳都名列第一,但她的对手实力不容小觑。
特别是加拿大名将赫曼斯更是夺金的热门选手,甚至在第四跳后,比分一度超过了陈若琳1.65分。
第五跳,赫曼斯率先出场,拿下88分的高分,排名第一位。此时,加拿大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夺冠了。
陈若琳的最后一跳,压力巨大。她必须跳到90分以上才能夺冠。没想到,她的完美一跳,竟拿下100.30的高分,实现了惊天大逆转。
台下的中国观众激动欢呼“我们赢了”!赫曼斯看到这一分数,不敢置信地直摇头,而陈若琳则哭成了泪人。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陈若琳就以一己之力夺回遗失两届的奥运金牌,还搭档王鑫拿下双人十米台的金牌,成为奥运史上首位拿下单人、双人两枚金牌的跳台选手。
这样的高光时刻,不仅是中国人一辈子忘不了的画面,更是跳水界的神话。
只不过,就如同全红婵东京夺冠后迎来“发育关”一样,16年前的陈若琳也在发育关里吃尽了苦头。
短短半年内,她的身高就猛增了10厘米,体重也随之增加了10斤。
动作越来越沉重,有时明显感觉自己跳不动了。成长的阵痛不仅困扰着如今的全红婵,也同样困扰着彼时的陈若琳。
陈若琳也真是个狠人,为了保持体重,哪怕再累再饿,她也不吃晚饭。但尽管如此自律和克制,成长的痛仍旧没有那么好化解。
“怎么跳都跳不好,哪怕你跳好了也赢不过人家。”这种心理上的打击亦给陈若琳的运动生涯带来了至暗时刻。
2011年世锦赛,是陈若琳有史以来赛前状态最差的一次。
因为训练太过刻苦,赛前她的腰伤复发,不得已打了一针封闭,导致下半身根本不受大脑控制,跳起来更难了,完成度也大打折扣。
偏偏,那场比赛至关重要,几乎关系到她能否参加第二年的伦敦奥运会。
“假如输了,自己还要不要坚持?”
陈若琳不敢想结果如何,义无反顾地上了跳台。
而一往无前者大多潜力惊人。那一次,陈若琳赢了自己。
“这么差的状态和身体条件下,我都能拿冠军,我还有什么不能坚持的。”
就这样,陈若琳总算闯过了“发育关”。更重要的是,她也过了自己的心理关。
陈若琳在一次采访中说起全红婵发育期的困境,很大一方面也来自心理。
没错,越想跳好越跳不好,越跳不好压力越大,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要想克服,唯有靠自律和克制来保持体重,靠信念和坚持来克服恐惧。
就像陈若琳,战胜自己后,她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霸气归来,一举拿下双人和单人两枚金牌,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因为伤病的困扰,陈若琳的状态一再下滑,差点儿没能拿到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关键时刻,是领队当众的一顿训斥点醒了她,让她不再背着包袱被动训练,而是积极主动训练,这才成功拿到运动生涯中的第五块奥运金牌。
圆梦里约后,24岁的陈若琳因为伤病不得不宣布退役了。但退役后第二年,她又以国际泳联裁判长的身份回到了热爱的跳水事业中。
而后,她入职国家队,成为全红婵和练俊杰的教练,带领他们站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将自己对跳水的热爱以另一种传承的方式不断延续下去。
特别喜欢陈若琳说过的一句话:人生的赛场没有终点,梦想是永远的起点。
人这一生,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痛,但熬过撕裂、重塑的至暗时刻……有梦想的人永远在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