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修了一次车,我彻底破防了...…(组图)
前些天,我家的车出了问题,我们找了美国汽修师C来修理。
我们是C的老客户了,他今年30岁出头,高中读完后晃荡了两年,然后去学了汽修专业。出师后先后在己几家4S店工作,后来自立门户,在女友家的车库开启了自己的修理生意。
因为是老客户,所以就聊得比较开。聊起他的生意,C直言不讳自己每年赚得不错。
这两年他着急存钱买房和女友结婚,所以push自己比较狠,每周工作60小时、节假日也接单,每年到手20万美刀。
随即,他又问了我在美国高校正做博士后的老公每年能赚多少钱。在美国,博士后的薪资水平因研究领域、资助来源和工作经验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是公开透明的,差距不大、属于低薪。
截至2025年,博士后的平均年薪约为55,000美元至70,000美元。C听完我老公的工作时长和到手薪资后,直接贴脸开大:
你这高学历也赚得太少了吧!
这件事让我陷入深深怀疑:寒窗苦读十载拿到高学历文凭,结果赚得薪资远不如汽修师时,好的教育系统真能让苦读的学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高投入是否还有必要?
确实,相对于C的工作时间自由、工作地点不用坐班、时薪接近100美元来计算,那些揣着博士学历的高学历人才,赚得真是少得可怜。
按照他们的工作时长和强度(虽然没有强制性,但你要出实验结果和论文,哪个博士后不是996?)平均时薪还不如美国麦当劳员工。
自己寒窗苦读多年,究竟图啥?
学历越高、薪资越高,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看法,这一看法也得到了翔实的数据支持。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25岁及以上的全职员工按教育程度划分的平均年收入如下:
不同学历平均周薪薪资
如果你拥有博士学位,平均年薪89,400美元、本科学位平均年薪52,200美元、高中毕业平均年薪是30,400美元。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家长前仆后继加入到教育军备竞赛去卷、去鸡娃,希望孩子怀揣高学历文凭,获得一个经济有保障的工作。
但苦读多年、一对账单,发现还不如去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划得来。而且美国是人均拥有汽车数最多的国家,C的汽修技能几乎可以确保他做到老,职业寿命可比曾经热捧的程序员长多了。
有了上述对比,再加上最近特朗普政府最近拿教育部开刀,如果真的成功实践,肉眼可见——至少在短时间内——美国的公立教育要“崩盘”。
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公立教育质量短期内会动荡、下滑。
教育部是联邦资金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那些专门支持低收入学区和特殊教育需求的资金。如果这些资金被切断,很多公立学校可能难以维持现有的教学水平,尤其是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可能会不得不削减课程设置、减少教职员工甚至暂停一些课外活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教育经费美国联邦支出的4.0%,在前十个政府机构中排名第六,不算靠后
另外,教育不平等现象会加剧。
教育部负责制定和推广全国性的教育标准。教育部的存在,恰恰为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基本保障。通过拨款、政策调控以及资源分配,联邦政府尝试平衡各州和学区之间的巨大差距。
假如教育部消失,富裕的学区能够依旧享受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设施,而那些资金短缺、资源匮乏的贫困学区,可能会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尤其是对于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本应享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变命运,但如果没有联邦的支持,未来的可能性就会更加渺茫。
当然,这些明显的负面影响特朗普政府肯定早都料到,所以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还要看裁撤之后的新方案是否能跟进到位,让这场“教育改革”真正发挥出作用,而不是又一次做秀。一切还有待观察。
不过,特朗普2.0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和高学历群体眼中,确实是一块绊脚石。至少上台这半个月,没有看到他对教育和知识的“尊重”。
在推进裁撤教育部之前,特朗普刚一上台就开始向医疗卫生领域挥刀,下手的对象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NIH是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主要研究机构,每年管理的资金超过450亿美元。该机构致力于支持生物医学和公共健康研究,推动医学创新,并改善全球健康。它涵盖多个领域,如癌症、心脏病、神经科学和传染病等。NIH不仅提供研究资助,还支持大学、医院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目标是寻找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治愈方法。
根据《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报道,特朗普政府命令NIH在2月1日前停止发布所有通讯,并取消演讲和出差等活动,任何例外需获得总统任命的人员批准。除了暂停通讯外,还包括叫停会议、冻结招聘等措施。虽然新政府上任时曾短暂暂停通讯,但此次暂停时间长达数周,前所未有。这种不确定性将对科学界,尤其是早期研究人员,造成严重影响。
因为从人员到资金的全面冻结,我知道的不少圈内人士工作受阻。我有一位做医学研究的朋友,实验室项目资金审批被延迟,导致她项目中断、无法和实验室续约,目前正面临失业风险。
还有一位认识的学生,之前已经通过了NIH为期两年的项目资助审批,但是目前政府的种种禁令让她十分担心后续资助是否还会落实,如果无法落实,她的学业可能会无以为继。
再看看特朗普任命的与教育和学术研究相关的联邦机构领导人吧: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的部长是罗伯特·肯尼迪
他掌管着世界上最大、每年1.7万亿美元预算的公共卫生机构。而他本人不仅没有任何医学或者公共卫生背景,还曾发表大量违背主流科学观念的言论,例如Wifi致癌、校园枪击案与抗抑郁药有关、艾滋病可能不是由HIV病毒引起的、疫苗会导致自闭症、自来水中的氟会导致骨折……
即将掌管教育部的新部长琳达·麦克马洪
是美国摔跤娱乐公司WWE(世界摔跤娱乐)的创始人之一,曾两次竞选州议员落败。她在商业、娱乐业和小企业领域有一定建树,但在政界和与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或教学方面相关的教育界没有任何经验。
当前的局面,真是让人对美国未来四年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捏把汗。
华人家长在教育上的拼劲儿大家耳熟能详,送孩子去名校、追逐高学历,简直成了家长们的共同目标。
然而,今年,这股子“鸡娃”劲似乎在美国华人圈内开始消退了。以往这时候华人论坛和社交平台上,关于名校录取、报考专业的讨论热度如火如荼,今年明显下降。
一方面,美国目前教育体系的不稳定。
美国教育部的动荡局势让很多家长对高等教育的前景产生了疑虑。政策变动、资金削减、总体学术水平的下滑、特别是教育投入性价比的降低,曾经让人热衷的名校梦变得不再那么迷人。以往坚定选择“名校路线”的华人家庭,现在也会想:到底是不是值得再为这种“高投入”去拼搏?
另一方面,未来专业和就业前景的不明朗,也让华人家长开始踌躇。
比如,曾几何时,CS专业是追求高薪、稳定职业的代名词,是很多华人家长极力推动孩子报考的热门专业。可短短功夫也成了资本家裁员的重点对象、就业困难户。
现在这个专业就业竞争有多激烈?
我有朋友的丈夫在某科技大厂担任中层,他所在的部门最近有一个项目需要招聘实习生,结果收到了1000份简历。最后,经过筛选,只有100份简历被选中进入面试阶段。面试了前10个合适的人后,后面90份简历直接被丢掉根本没打开。家长们开始意识到,名校和热门专业都能保证孩子的未来,那鸡娃的方向到底在哪里呢?
再加上AI的崛起,给家长们带来的忧虑更加深了。如今,初出茅庐的AI技术在很多领域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已经开始“秒杀”那些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和专业人才。
当孩子们花费几年努力攻克的知识, AI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就能迅速掌握并超越他们所学的技能;
当专业人士耗费多年获得的经验,AI几分钟就能掌握并完成得更出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孩子的未来投入巨大的教育成本,是否真的还那么有意义?这么多年的努力能有些许回报吗?
也许,教育的革命真的要发生了,不仅仅是在美国,更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中、每位父母的教育理念里。我们必须直面这样一个现实:名校和热门专业这样的双重保险已经无法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安然的未来了。
它将迫使每个家庭重新审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单纯追逐那条通往“名校梦”的高速公路、一个经济有保障的工作,还能够应对未来风暴的、灵活的生存技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