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只是第一步?专家:川普布局颠覆全球金融系统(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掀起全球恐慌性卖压。世界日报发文称,专家认为,特朗普关税意在重塑全球金融系统、改造金融秩序,但这些做法或许无法让美国更伟大,可能会推升物价,促使贸易伙伴另寻市场,并恐危及美元的主导地位。
据世界日报报道,MarketWatch专栏作家达斯(Satyajit Das)指出,特朗普想重塑美国及全球金融体系,对等关税可能只是这个大胆策略的第一步,而非最后一步。特朗普的目标之一是掌控美国货币政策。二是改造国际货币系统,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伦(Stephen Miran)就任前,提出海湖庄园协议,打算用关税和货币调整,迫使其他国家向美国做出经济让步。
特朗普新金融秩序的另一要素,是替美国创造外国收入和资源。此种情况下,美国盟友须做出选择,看是增加国防支出(目前军工业由美国业者主导),或是支付美国的保护费用。乌克兰研拟中的矿物与能源协定就是一例,美国试图替相关援助取得报酬。达斯认为,同样地,美国保护台湾的交换条件是取得台积电股权,并非无法想像。
然而,特朗普策略或许行不通,当局作法忽略了措施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受影响国家的的反应。
达斯表示,短期而言,由于许多美国进口产品无法找到替代品,可能会推升物价、或是导致部分必需品短缺。相信外国企业会自行吸收关税,太过牵强。2016年美国进口商品未见涨价,是因美元强势,但特朗普当局表态想要弱势货币。特朗普扬言,车厂若转嫁上扬成本,将遭惩罚,只是把成本从消费者转回企业。
长期来说,美国也许能用国内生产,取代一些进口。但转变不会快速发生,消费者须面对高昂价格、选择变少。尽管重振低附加价值产业的前景淼茫,但高阶制造业回流也不容易,主要是美国劳工缺乏必须技能,而且这些产业通常高度自动化,难以创造就业。
达斯估计,关税或许有助美国贸易伙伴。对美国销售减少,生产商被迫降价,并将库存销往其他市场。美国贸易伙伴可望从中获得的长期益好,是减少依赖美国消费者。另外,干扰资本自由流通,恐危及美元的主导地位,这对美国经济优势地位的重要性,远胜制造业。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也可能对美国资本市场,带来永久伤害。米伦的重整美债提议,有如技术性违约,不会让美国更伟大,反倒会让美国加速从强大走向衰落。米伦建议用零利率或低利率的百年期公债,取代部分美国现行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