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新动态,和田籽玉手镯价格井喷前兆
近几天连续为人鉴定了多条和田玉手镯,惊出我一身的冷汗来。第一印象都是肉白而细腻,毛孔清晰自然,表面光泽柔和,结构均匀,造型圆润饱满。
不必说是有点经验的爱好者,就算是资深的业内人士,短时间内也无法准确的分辨其真伪。好在我瞧了一会儿,总觉得似乎哪里有些异样,于是叫对方分别在自然光和灯光下多拍几张照片,这才看出了一些端倪来。
首先,其表面的光泽完全来自于高水平的打磨效果,其貌似温和的肉质中,还是略微欠缺了几分凝腻的油润感,老熟气似乎也欠些火候。
再仔细观察,凹凸不平,看似逼真的石皮毛孔,与其下方的玉肉缺乏基本的联系。要知道,这些由于外界撞击,而缓慢形成的小凹坑,通常会与其下方的玉肉产生微妙的联动,至少是存在着一定的贯通性损伤吧?
,时长
00:16
通俗点说,外界的硬物都已经把玉石的表面磕碰出硬伤来了,那怎么可能内部连一点细微的缝隙都没产生呢?至于为什么这种赝品都被做成了光白子,估计是怕用渗透性强的有机染料上色,反而容易露出马脚来。
再三的审视玩味,我发现这些手镯几乎完美无瑕,既不存在水草花、丁字纹这些外来的沁入物,也不带任何的棉绺、水线等结构纹理。
要知道,在如此大的尺寸范围之内,一颗子玉的前后左右,由外至内,肉质、白度、透明度,乃至脂粉感和糯性,存在一定的渐变才符合常理。如此的均匀一致,实属反常。
结合参玉早前曾经介绍过的第4代玉皮制作技术,我这才开始怀疑起了它们的真实性。看来如今想入手正宗新疆和田子玉手镯的难度是大幅度的提高了。
但我倒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的悲观,回到四五年前,女同胞们还在大举追求翡翠手镯的时候,和田玉手镯的消费,最多也就是个别人,拿俄罗斯碧玉当成翡翠的平替而已。
那时白玉子料手镯基本上见不到赝品,真品还无人问津,滞销在库存里呢,谁又会有那个闲心去造假?直到去年参玉写《贴真皮假子玉》那篇文章的时候,造假团伙才盯上了手镯这个题材。
这反而恰恰证明了和田子玉手镯终于有了市场需求,其价格大概率要迎来一波井喷,而我们所要做的,也就只是更加小心的甄别,再谨慎入手罢了。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