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老教师因手绘机械图"意外走红"(组图)
自制教学实习报告封面、手绘机械设备教学卡片、手绘科研日志封面……因为多年前的手绘图,重庆大学82岁的钟先信教授在学校“意外走红”。
图为:82岁的钟先信教授展示自己的手绘机械图。 吕山 摄
钟先信教授是重庆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研究机、电、光一体化高新技术,获得了两项国家级和多项省、部级奖,申请多项专利,发表论文200余篇。
图为:钟先信教授手绘的教学资料。 吕山 摄
让钟先信教授“意外走红”的,并不是他深耕多年的机、电、光一体化领域,而是他给学生授课时使用的手绘图。
“我中学的时候,学校讲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有美术组,我常跟老师去写生,后来画画就变成了一个爱好。”钟先信告诉记者,读中学时物资不充裕,上学使用的笔记本都是自己绘制封面,装订成册。
图为:钟先信教授手绘的教学资料。 吕山 摄
1957年,从重庆大学机械系毕业后,钟先信留校任教。从那时起,科研本、机械教学卡片、教学报告都是钟先信亲手绘制。
“50年代没什么机械类的教材,只能去一线工厂实地看过那些大机器后,回来照着画出来,再拿给学生们看。”钟先信说,当时为了准确画出大型机械图,自己曾专程到长春汽车厂和沈阳重机厂去参观学习,搜集教学资料,回来后制作成教学实习报告给学生们看。
图为:钟先信教授1962年手绘的教学实习报告《冷冲模和锻模制造工艺》。 吕山 摄
除了绘制教学实习报告,每个寒暑假提前画好教学卡片也是钟先信的“必修课”。
“一个学期要使用的2、30张教学卡片,都要在寒暑假提前画好。”钟先信说,虽然机械属于理工科,但是老师不能空口教书,“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困难,不像现在有电脑、照相机,图像的东西不能光口述,要让学生看到实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手绘。”
图为:钟先信教授手绘的教学资料。 吕山 摄
“虽然后来科技进步,上课可以用电脑放PPT,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机械图最好的呈现方式。”钟先信说,画图不仅是画出图像,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用电脑有点投机取巧的感觉。”
“我现在依然在画画,这些机械图还是‘信手拈来’。”在钟先信眼中,手绘教学卡片这样的事“非常普通”。“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你连一张机械图都不能随手画出来,怎么能教好学生呢?”